随着政府抛售临储玉米,市场供应增加,前期上涨的玉米期现货价格略有回调。展望后市,随着疫情形势缓和,交通管制放开,玉米上市量增加,而需求不振,玉米期货将继续偏弱运行。 玉米拍卖增加供应 由于交通不畅,基层玉米收购停滞,而饲料厂和养殖户饲料原料备货消耗殆尽,春节后玉米价格出现明显上涨。为满足需求、平抑玉米价格,2月3日以来,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在全国各地开展临储玉米销售。其中2月3—13日,中储粮网和国家交易中心举办网上临储玉米拍卖会,计划拍卖337.1万吨,实际成交176万吨,成交率为52.21%。而后的拍卖成交率大幅下降,流拍的现象屡屡出现。临储玉米拍卖基本满足了销区玉米阶段需求,打压了玉米现货价格。据监测,截至上周五,国内玉米现货指数为1864元/吨,周环比下跌17元/吨。其中,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为1890—2020元/吨,周环比下跌10—60元/吨;辽宁锦州港(600190,股吧)2019年产容重700—720G/L的玉米价格为1830—1840元/吨,周环比下跌45—50元/吨;广东蛇口港二等玉米成交价为1960—1970元/吨,周环比下跌40元/吨。 远期供应压力较大 今年春节偏早,加之春节前玉米价格较往年偏低,农民售粮愿望不强,基层售粮进度偏慢,农民余粮较多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2月21日,东北三省一区基层售粮进度为61%,较去年同期慢6个百分点。其中黑龙江玉米销售进度为63%,吉林58%,辽宁65%,内蒙古58%。春节后气温回升较快,东北地区的地趴粮已有发热现象,存在霉变的风险,农民售粮压力增加,持仓待涨愿望可能落空。为解决养殖场以及饲料厂原料困难,部分地区开始逐渐放松交通管制,基层玉米购销将逐渐活跃,玉米或迎来上市高峰,短期内玉米供应紧张的情况将不复存在。 除此之外,今年玉米以及相关替代品进口量将趋于增加。去年年底,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一致,大量增加进口美国农产品(000061,股吧)为其主要内容。为完成承诺,放开美国DDGS等进口限制,增加高粱、玉米等进口将是大概率事件。据美国农业部预计,2020年我国玉米进口量将达到700万吨,比2019年增加近一倍。高粱以及DDGS进口也将很大程度上挤占玉米及其制成品市场空间。 上周二,国务院税则委发布公告,自2020年3月2日起受理免加征进口美国农产品的申请,其中包括大豆、小麦、玉米和高粱,表明了不会因为疫情而不履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鲜明态度。 玉米消费不容乐观 上月底,国内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,各地政府禁止活禽交易,鸡蛋价格也因交通不畅、居民采购量下降而大幅下跌。与此同时,饲料价格却大幅上涨,禽类养殖出现较大亏损,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下降。另外,肉类需求下降,生猪产能恢复推迟,玉米饲料需求放缓。 另外,2月14日,我国海关发布公告,放开对美国禽类以及禽类产品的限制,允许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要求的美国禽类及禽类产品进口。这也将挤占国内养殖产品消费市场,制约国内养殖规模,对玉米饲料消费带来不利影响。 综上所述,临储玉米拍卖缓解短期需求困境,农民售粮增加以及玉米和替代品进口增加使得供应压力上升。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养殖产品进口增加使得国内玉米需求趋于下降,玉米供应形势进一步宽松,玉米期货或易跌难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