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货日报网讯(记者 周晓雅)日前,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,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受到市场关注。3月27日,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招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、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客座教授丁安华在港中大(深圳)经管学院深高金大讲堂上表示,中国经济增速三季度或反弹至8%,全球经济恢复大概率遵循先中国、后美国、再欧洲的顺序。
剖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,他认为,存在三个阶段:高强度的防疫导致消费急剧萎缩,通过需求端影响经济增长;持续的消费萎缩不可避免地冲击供给侧;供给侧的损伤通过广泛的金融连接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,资本价格大幅下跌,金融体系风险上升,甚至引发金融危机。目前处于第二阶段,向第三阶段发展,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出现。
在丁安华看来,当务之急是双线作战,防控疫情的同时尽快恢复经济的运行。政策上,一是依靠财政政策将供给侧的损害降到最低,二是通过货币政策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。
纵观全年,他表示,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是大概率事件,但并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全球金融体系会陷入不稳定状态,从过去几次大流行病的历史经验看,经济下行和疫后恢复均呈广义的V型曲线形态。经济体系展现了很强的韧性,V型曲线的右侧高度均高于左侧的高度,表明流行病疫情过去后经济报复性反弹的特征,从大历史的角度,我们不应该悲观。
他进一步表示,全球经济恢复大概率遵循先中国、后美国、再欧洲的顺序。中国经济在二季度会回升至5%左右。基准情形下,三季度出现报复性反弹,经济增速可能达到甚至超过8%。
而对于中央政治局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、发行特别国债的举措,丁安华表示,政治局提出来提高赤字率,这也是目前市场上普遍的呼声。发行特别国债来应对这一场挑战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。
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,他介绍,今年以来A股和外围市场出现分化,在全球主要市场中,A股的调整幅度最小。就历史表现而言,A股与外围股市最明显的关系是跟熊不跟牛,而在这一轮外围市场的震荡受创中,如果美股延续下跌之势,A股走出方向上的独立行情的概率不大,存在共振下跌的风险,但相对而言中国市场的韧性更强,有望率先走出低谷。
丁安华表示,虽然从短期或中期看,中国市场A股要独善其身不容易,但就长期而言,决定A股表现的主要因素是中国资产的吸引力。可以看到,欧洲、日本都已经进入到负利率的区间,而中国离负利率还有一定的距离,中国资产存在吸引力。同时,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,科创板的上市、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拓宽市场广度、丰富市场层次,并购重组、再融资政策的放松将加大对科技、创新型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。另一方面,中美股市盈利周期出现错峰,A股盈利表现为低位抬头,美股盈利则表现为高位回落,预计A股市场在盈利层面具备相对优势。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广度与深度的完善、上市公司盈利周期与美股逐步错开,A股的韧性料更强。